Emma 吳儀家的投資配置觀點:
美中之間的貿易戰,從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於 2018 年開始,針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至今,歷經五年,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察美國進口商品來源國的改變。
(圖片來源:財經 M 平方)
從 2018 年 10 月,至 2020 年疫情爆發前,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額度開始大幅下滑;疫情爆發後,至 2022 年 8 月,因口罩、檢測試劑盒等低成本醫療物資的需求,加上美國的貨幣寬鬆政策使得電腦周邊設備、健身器材等消費品需求上升,緊接著俄烏衝突使得中國的出口仍得以提振。
(圖片來源:財經 M 平方)
然而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溫至高科技領域,這五年的時間,諸多產業供應鏈持續移轉至東南亞及其他新興市場,於是乎,2022 年 8 月之後,美國進口中國商品額度開始斷崖式下跌,取而代之的是加拿大、墨西哥。
(圖片來源:財經 M 平方)
至今一年過去了,美國供應鏈「去中化」的趨勢是否有可能反轉?並讓中國重新站回最大進口國呢?抑或會成為長期的趨勢呢?
過去我在 中國會複製日本的失落三十年嗎? 提到過:『美國忌憚日本成為超越美國的經濟強權,因此對日本祭出了諸多的經濟限制措施,同時,陸續扶植了南韓、台灣、中國大陸來承接日本製造。「美日貿易戰」的最終結局是,受美國扶植的國家地區在短時間實現了快速經濟成長,而日本在 1990 年經濟泡沫,陷入失落的三十年。』
1990 年代的日本在半導體領域可謂是一方之霸,因此美國以「國家安全」為由對日本半導體徵收了 100% 的關稅,並要求日本開放 20% 的市場給外國半導體公司。
這部分從圖中也能夠看出,美國在 1995 年之前的前兩大商品進口國日本、加拿大,此後便由加拿大穩坐第一了!(圖一,請把1995年之前畫紅匡)
(圖片來源:財經 M 平方)
以史為鑒,幾乎可以確定,美中兩大經濟體的長期對立競爭的趨勢已無法回頭。
那麼,此時的中國製造業受制於供應鏈移轉、高科技領域受制於美國限制性措施,勢必讓中國在發展科技、產業升級實現的時間向後推移;同時仍須解決:如何擴大內需?房地產救與不救?如何提高生育?除了持續降稅、降息降準、給予補貼外,避開存量思維,並由外部引入活水,或許是下一個階段可以觀察的重點。
上週的重要股、匯、債市的表現:
股票市場
匯率市場
利率市場
金屬市場
能源市場
區塊鏈技術相關標的
各大私行觀點:
UBS 瑞士銀行
BOS 新加坡銀行
HSBC 匯豐銀行
保富集團
以上除「Emma觀點」外,均已得到
保富投資顧問(香港)有限公司 Preferred Investment Advisors (HK) Ltd.授權。
(證監會中央編號 CE Number with The Securities & Futures Commission:APY827)
IFA財務顧問吳儀家每週提供中立客觀的投資週報,是投資理財過程中,達成財務規劃目標的加速器。
理財規劃要找 IFA 獨立財務顧問給予財務規劃建議